第125章 一封情书(3/4)
昔日刘邦率领众多武将,意气风发地进军平城,本欲一举消灭匈奴,重现蒙恬当年的威风,让边疆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当他们到达平城时,刘邦及其随行人员被围困长达七天七夜,缺乏食物供应,士兵们饿得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于是天下人送给刘邦一首歌词:“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这首歌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刘邦所面临的困境。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但却无人敢轻易提起当年的白登之围,仿佛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历史。
然而,当季布再次提及这段往事时,众人心中对匈奴的恐惧如潮水般汹涌而起。
他们深知,匈奴的强大和凶残曾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随着季布讲述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故事,大臣们的担忧愈发加剧。
他们担忧大汉会像秦朝一样,因为好大喜功、盲目自信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季布的话犹如一把锋利的剑,直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当季布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整个朝堂变得死一般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
大臣们面色惨白,彼此对视一眼后,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中充满了对白登之围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忧虑。
汉朝曾经历过那样的惨败,如今如果再次轻率地挑起战争,恐怕会重蹈覆辙,甚至面临亡国之灾。
汉朝之所以选择和亲,就是因为曾经在匈奴面前吃过败仗,明白了自身实力的不足。
和亲虽然是一种屈辱的方式,但也是维持两国和平的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让汉朝有时间发展壮大,待日后实力增强,再由子孙后代来报这一箭之仇。
大臣们被一时的羞辱冲昏头脑,忘记了长远的利益。
此刻,经过季布的提醒,他们终于认识到,和亲才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大臣们纷纷进言,主张继续推行和亲政策,以避免战争的爆发。
“太后,当前汉朝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匈奴对抗,贸然开战只会带来更多的灾难。”一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另一名大臣附和道:“是啊,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发展军事力量。只有通过和亲,才能暂时稳住局势,争取时间。”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也清楚了匈奴的强大,汉朝目前的兵力和物资都不足以与之抗衡。
和亲虽然会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但从国家大局来看,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而且,由于和牧家和亲的原因,牧家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汉朝,这将对我们的经济和民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能为未来的反击做好准备。”季布补充道。
强横的吕雉听到这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她心中明白,季布的话不无道理,但要她亲自去和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她怎么可能离开汉朝,去嫁给一个陌生的匈奴人呢?一想到这个,她就感到无比的恐惧和无奈。
吕雉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是国家的安危,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季布见自己的话有效,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