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好大哥(3/4)
中,坚信那已经消逝的神话终究会再次降临。然而,刘襄和刘章相继离世,这让刘兴居深感懊悔。
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更早地采取行动,而不是犹豫不决。
两位兄弟的离去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能再继续等待下去,必须立刻起兵造反。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北方的烽火熊熊燃起,刘兴居高举造反大旗。
匈奴人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手痒难耐,右贤王率领大军南下侵扰上郡(今陕西延安市),边境局势紧急。
刘恒迅速做出反应,派遣灌婴带领八万五千名精锐士兵,急速奔赴前线。
同时,刘恒亲自督军,以鼓舞士气,并犒赏军士们。
此刻的灌婴,身兼太尉与丞相二职,位高权重,显赫无比。
刘恒派遣如此重要的人物出征,其目的唯有一个:展现大汉的神威。
自从大汉建国以来,匈奴蔑视汉朝无人,屡次侵犯边境,汉朝百姓忍受着这口气已经很久了,渴望着反击报复。
先是刘邦被困受辱,紧接着是循环往复的和亲之耻,仁慈宽厚的刘恒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耻辱,这次出征必定要报仇雪恨。
由于刘恒和灌婴在外征战,刘兴居认为汉军与匈奴将会陷入苦战,无法回头保卫长安。
汉军刚刚离开长安,刘兴居立刻起兵,企图夺取荥阳。
荥阳是通往长安的关键地点,刘兴居野心勃勃。
然而,右贤王在边境掠夺一番后,见到汉军逼近,如狂风扫落叶般迅速撤退北方。
树立功勋、扬名立万的机会就这样溜走了,刘恒感到十分失望。
大军调动,虽然没有真正交战,但既然匈奴已经撤军,汉军自然可以说是胜利而归。
刘恒来到太原后,开始论功行赏,犒劳群臣。
无论有没有实际战斗,只要大军调动并取得胜利,封赏总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皇帝就显得不够称职。
刘恒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经常进行封赏。作为君王,如果希望朝臣以忠诚之心对待自己,那么他也应该以君主的礼仪对待朝臣。
刘恒当上皇帝后的原则就是:以礼相待,朝臣们才会效命。
然而,身在太原的刘恒突然接到了一份紧急奏报,得知刘兴居起兵造反,并企图夺取荥阳。
刘恒毫不犹豫地拔出利剑,匈奴刚刚败退,剑还未入鞘,刘兴居竟敢造反!
刘恒的剑刃必将指向刘兴居。刘兴居因为封赏太少而怨恨刘恒,刘恒则更因为他们三兄弟妄图争夺皇位而痛恨他们。
如今,三个兄弟已去其二,刘恒决定做个好人,送刘兴居最后一程。
刘恒当机立断,命令灌婴带领军队返回长安,负责守卫皇宫;另外派遣了一支军队驻扎在荥阳,以阻止叛军的前进;最后派遣柴武率领十万大军,直接攻打刘兴居。
刘恒内心只希望能够击败匈奴,而不愿意杀害刘兴居,因为打败匈奴可以立下赫赫战功并声名远扬,但杀死刘兴居却难免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刘恒回到长安后,立刻向全国发布公告:“刘兴居违背道德背叛皇上,罪恶滔天,死有余辜。
济北国的百姓们,无论谁诛杀叛军都将得到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