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破阵子·悟人生》(1/2)
寒冬的午后,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吝啬地洒在李小白的书房之中。用过午饭,李小白踱步来到书房,屋内静谧得只听见他轻微的脚步声。墙上挂着几幅古旧的字画,案台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淡淡的墨香萦绕在空气中,与窗外的寒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小白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萧瑟的庭院,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往昔的岁月。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那两张饱经风霜却始终带着慈祥的面容浮现在眼前。父母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虽家境贫寒,却从未让他缺失过关爱与教导。又念及自己的妻儿,妻子温柔贤淑,在艰难的日子里默默操持着家中的一切;子女们天真烂漫,他们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还有那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曾经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充满了纯真与欢乐,尽管长大后各自为生活奔波,却也有着割不断的情谊。然而,这一路走来,又岂是一帆风顺?其中的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如同一幅幅画卷在他脑海中展开。生活的困苦、事业的挫折、人情的冷暖,都曾让他感到疲惫与迷茫,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在风雨中努力前行。
感慨万千之下,李小白缓缓走到案台前,提起笔,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了《破阵子·悟人生》:
人穷莫怨父辈,
孝悌休攀兄妹。
困苦何能嗔发妻,
怒火怎将子女对。
一路向阳贵。
纵使百苦集会,
尝得一丝甘味。
人生值得不疲惫,
矢志堂堂勿颓废。
任他岁月累。
刚搁下笔,就听得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杜之甫到访。李小白赶忙迎了出去,只见杜之甫身着一件深蓝色的长衫,面容清瘦却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温和与睿智。
“杜兄,今日怎有空来我这陋室?”李小白笑着问道,脸上洋溢着惊喜。
杜之甫拱了拱手,微笑着回答:“听闻小白兄近日在书房颇有心得,我便迫不及待想来讨教一番。”
二人寒暄几句后,一同走进书房。杜之甫一眼便瞥见了案台上墨迹未干的词作,不禁轻声吟哦起来。他的眉头时而微微皱起,时而舒展,仿佛在细细品味每一个字的韵味。
吟罢,杜之甫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赏,说道:“此词看似质朴无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啊。兄台可是有所感悟,才写下这等佳作?”
李小白微微垂首,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怅惘,说道:“杜兄有所不知,方才我于这书房之中,思绪飘荡,回顾此生,诸多感慨涌上心头。想我自幼家境贫寒,”说到此处,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对往昔艰苦岁月的追忆,眉头紧锁,仿佛那些艰难的日子就在眼前,“然父母倾尽全力,方使我得以成长。我又怎能因贫困而埋怨他们?此乃大不孝也。”他眉头微微皱起,摇了摇头,似在责备自己曾有过的不孝念头,眼中满是愧疚之色。
“至于兄弟姐妹,各有各的难处与造化,孝悌之道,本就应发自内心,又何须攀比?”此时,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诚挚,透着对家庭伦理的深刻理解,脸上的神情庄重而肃穆。
杜之甫深表赞同,不住地点头,双手背在身后,神情专注地继续问道:“兄台所言极是。在家庭之中,唯有秉持真心,方能和睦相处。那这词中所提及的夫妻与子女之事,又是何意?”
李小白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看到了妻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