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 97 章(2/3)
过想想也是。在蜀郡呆了那么久,他要是对民生没啥了解也不能干出那么多成绩,答对小众博士们所出的八题。
“此人可为第一。”既然是第一场科举,那么头名肯定要选能被后世立为标杆的人。
而文党显然满足刘瑞对头名的一切要求——正直可靠却不思想固化,出身官吏世家却不以身份自傲,而是想着教育万民,行仁德于天下。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小吏的位子上呆了这么久却没有气馁,而是在自己的职权内尽可能让黔首们过得更好,并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一个举贤不妒的美名。为中央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将蜀郡的教化之风吹到了大理等地,使得后世的蜀郡郡守都以文翁为榜样。
这样的完人,即便是圣人在世也挑不出毛病。
至于第二名和第三名。
“居然是汲卿的儿子。”同样拿到九十分的还有少府监汲卫的长子汲黯,一个在历史上以直谏廉洁著称的好官,甚至被汉武帝赞为“社稷之臣”。
虽然后世有人诟病汲黯主张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而骂他软弱或是窝里横,不过看看汲黯的生平就知道一个敢孤身去灾区上任郡守,跟张汤和公孙弘对喷,骂汉武帝不该把投降的匈奴人捧成贵族的人怎么可能贪生怕死。
而看汲黯的卷子也能知道此人不是夸夸其谈之人,而是和其父一样会深入民间的脚踏实地者。
“孤还以为黄老学者都是不问世事的亲贵之人。”刘瑞忍不住叹息道:“汲卿有个好儿子,他们父子倒是打破了孤对黄老学者的印象。”
说罢,便将汲黯的卷子递给张奉:“此为第二。”
至于能和文党,汲黯一般拿到九十分的第三人乃是一个名叫卜式的富商,据说家里是养羊的。虽不是有市籍者,但是一个经商的来科举,少不得被人诟病一番。
最重要的是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都会出现官商勾结,钻空子私吞黔首土地的事。
要是让官员正大光明地进来做官……
刘瑞屈指敲了敲桌子,纠结地看了眼卜式的卷子,终究是把他的名次给压了下去。
没办法,为了不让官商勾结走到明面上,这种程度的表态还是有必要的。
只是西汉针对商人的法律还是太粗糙了。被针对的有市籍者其实就是做点糊口的小生意,类似于后世的小摊贩。让这类人不能购地,不能做官是很不公平的。反观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们真是活得币彻侯都滋润。
关中的富商还好,毕竟是在天子脚下,多少还得装一装。而在关东,巴蜀,江淮一带的富商那是连装都不装,已经开始把触手伸到政坛上,让刘瑞条件反射地回忆起后世的种种黑幕。
看来对商人籍贯的改革是要提上日程了。
只是……
他得找个幌子引出话头啊!
还有这群生太多的勋贵们。
d,拿着“任子”和“荫庇“的福利不够,还要去抢贫困生的上升通道。问题是他们要是真有两把刷子也就罢了,可偏偏各朝各代的勋贵子弟大都演绎什么叫”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刘瑞是中后期的汉武帝也就罢了,可偏偏这时的关中连藩王都没解决呢!还不是对勋贵动刀的时候。
【忍一忍吧!】
刘瑞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终究是将某些勋贵的名字塞入榜单,但却保证前十名里没有水分,而是真正的有才之人。
“看来太子是已有决断。”张奉待刘瑞停笔后拱手道:“敢问太子,这入榜者里何人是进士及第,何人是进士出身,何人是同进士。”
同为入榜者,但却分了三个档次,含金量也是依次递减。
“进士及第者为状元——舒县文党;榜眼——濮阳汲黯;探花——临沂颜异。”刘瑞的脸色有所放晴,缓缓说道:“进士出身的有第四名——杜陵张汤;第五名——代郡赵绾;第六名——穰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