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380(11/51)
幕给出孝仁时的宗族法。因为涉及所有人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家看得很细,同时也为修补后的备注感到心安。
【古代早有黑心抢夺岳家、夫家的不好例子,所以未免再出这种恶性事件,孝高武帝修完宪法修汉律,禁止民间三代还宗,同时明确外姓的妻子、丈夫没有处置婆家资产的权力。违者按监守自盗罪处理】
天幕的话令投机分子内心一颤。因为按现有的汉律,监守自盗者轻则笞刑,重则弃市。
【当然,外姓的嫁妆也不由得婆家处置。】
这么做虽极易引发财产纠纷,但好歹让不少人的心脏彻底落地。
务实的古人最怕什么。
女婿在自己死后鸠占鹊巢。
老婆在自己死后卷资弃儿。
现代之所以调低儿童的赔偿金就是担心有人,尤其是生女儿、残疾儿的无知群体会杀婴骗保。
现代人都这副德行,更何况是没有监控,没有普及基础教育的古代。
【出乎意料的是,孝高武帝的宗法改革并未遭到黔首的反对,甚至得到小吏、商人,乃至不少底层军官的大力支持。】
“为何?”大家族的不懂这些脱离黔首,但又没到贵族阶级的乡绅看法。而小吏出身的刘邦、萧何则一脸了然。
大家族的利益盘根交错,加上他们受限于名气,得益于特权,所以未有绝嗣或寄人篱下的子女受到明显略带的烦恼。
可小吏与军官不同。
他们介于特权与底层间,多数都是有点小钱,但又养不起三妻四妾的人,所以会有绝嗣、女户、子女遭到遗孀或族人虐待,不得已与黔首通婚等尴尬烦恼。
他们就是西汉的小康、中产之家,妥妥的中坚力量,国家舱石。
盛世能不能越治越好,乱世能不能决定走向就看这群中层愿意投票给谁。
白起再牛也得有军官替他传达军令。
秦始皇再狠也得靠小吏帮他解释政策。
就连步入民主社会的现代,也是需要保证这两阶级的人数够多,向心力够强,才能维护稳固统治。
刘瑞搞定他们的手法非常简单——你担心什么,我就替你解决什么。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彩。”
“彩!!”文帝不禁抚掌笑道:“这确实是一步妙棋。”
刘武不懂阿父为何连连叫好,但是在接二连三的被鄙夷后他也学会了沉默是金。
#只要我不说话,就没人知道我有多拉。#
熟悉的小人与影视片段再次出现,只是这次换上比较轻快的语气:【聊了那么多沉重的话题,不如聊聊比较轻松的。】
【比如最近非常火的汉家野史。】
野史??
而且还是汉家野史?
此话一出,刘邦等人恨不得去捂住天幕的嘴,告诉它已带来太多的惊喜,所以不要继续说些挑战他们心理承受的话。
【关于太学府为何建于阳陵其实是有三种说法。】
【《孝高武杂谈》里说得是为了纪念支持科举的景帝,所以在科举的主考场旁建立太学,以此向汉景帝致敬。】
刘启:“我不需要这种致敬。”特么坟头建学宫的也是孝子,而且还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太学遗址也特别树了景帝的石像,并且成为父慈子孝的美谈。】
刘启:“……”好吧!他也能勉强接受这种示好。
【不过跟官方的孝心论比,主流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