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榻前劝学(2/2)
云继续:“新朝初建,百姓富庶,海晏河清,交通互市,赵莽对出豪言,我大昭,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时间,民心大振。”
“然后呢?”萧顺好奇极了,他总觉得,历史从三哥嘴里说出来,像是在讲述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分外动听。
“与前朝‘文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同,赵莽说,文能安邦治国家,武亦能马上定乾坤。从此奠定了大昭武将的崇高地位。”萧行云板着萧顺的小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辽渊沈家,南疆吴家,西域霍家,乃是大昭的三大开国强将。”
小萧顺崇敬地鼓起了掌,“三哥,他们好厉害啊!是因为读了很多书吗?”
“是,但书本给的只是前人的经验,”萧行云耐心地点拨他,“书要读,更要联系实际。”
小萧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长兄如父,萧行云的话在小小的萧顺心底萌芽。
明明是那么久远的记忆,可在萧顺的心中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水灯节的节日氛围下,满城点起了各式各样的灯火,鲤鱼跳龙门、嫦娥奔月,个个栩栩如生,鲤鱼的鱼鳞上嵌了一对如碧盘滚珠般的眼睛,十分神气,而嫦娥的裙子就像粉红色的花瓣,在夜空中炸开了绚烂的烟火。
萧顺望着满城的灯火,不由得陷入了迷茫与落寞。
如今的天下,究竟是文人与士大夫共治,还是武将与文臣共治,或是......奸臣与冗官已经把持了当今的朝政,控制了大半江山?
萧顺察觉到他脑中所构建的认知正在崩塌,或者说,一直以来,别
人强加给他的象牙塔在这一刻被实际打垮。
小小的少年眼里泛着泪水,他从不是什么冷若冰霜的少年郎,却在这一刻,将袖子收得很窄,将小小的拳头捏得紧紧,其中似乎有超越那具小身子的强大能量。
他眺望着破庙之上的苍穹,俯视着京都的迎安楼,长侍街,青石茶巷,渡水河畔,夜萤山,仿佛那份繁华再也不属于他。
他的眼里多了一丝坚定,心中默默地许下了某个宏愿。
月华流转,潺潺浮动,水波斜斜地倒映出远处热闹的都城,反衬在萧顺的身上,恍若绚烂的银河。
这副场景,深深地印刻在沈鸢的心中,却不知,日后再度想起之时,已是感慨万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