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26 北廷国相(4/5)
,动情之余,也算回答了张寒当初拒绝他的理由,但是,张寒仍旧不为所动。不过,却建议好友胡冬留下,让刘文共不至于一无所得。张寒之去,刘文共很失望,甚至为此卧病了几天。而这个时候,反倒是新投效的胡冬,告诉他,张寒必定归来......
刘文共问为何,胡冬表示,他很了解这个好友,人虽孤傲,志趣远大,但并非不同情理之人,其人虽去,但心已经留下了。
对胡冬的劝说,刘文共只当是一种安慰,但在接下来的一年,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甚至专门遣人在伊丽河畔等待。
这一等,就又是一年多,在建隆元年初夏,西游的张寒果如胡冬所言那般,返回了长明城,风尘仆仆、衣衫褴褛,但精神头十分不错。
刘文共自是大喜,见到张寒,抓住他的手,久久不语,甚至忍不住落了泪。对此,张寒表示到,他去年就打算留下的,但鉴于对西域的了解太少,他前往安西,也并非去投效,毕竟,那里又有谁认识他?
张寒的目的,是对中亚的局势与情况进行了一番调研了解,而经过一年多的走访察看,他自觉能够出仕北廷,为刘文共出谋划策了。
从建隆元年开始,张寒正式加入北廷国,起初被拜为典史,为北廷国的制度、法条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番全面的改革梳理,在“以汉为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入乡随俗的改变,以便更好地统合当地的部族与原住民。
同时,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帮助刘文共完善国家发展制度。在制度方面,如果仅说条文,帝国中央有的是借鉴之处,但是否适合北廷这个藩属,如何执行落实,又能否起到预想的作用,这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方面的不足,也正是张寒到来之后,才真正开始完善。
到建隆二年秋,在肯定了张寒的“实操”能力之后,刘文共不顾议论,直接任命其为北廷国相,由其秉政,治理国家,筹划发展策略。
刘文共治北廷,军事上的问题,张寒谨慎地没有插手多嘴,但其他方面就不客气,而最让张寒肯定的,就是延揽人才、人口这一项政策了。
张寒在“崇仪—典客”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项改革,“徂徕堂”就是在他的建议下组建的,这事实是北廷的一个针对安西、康居以及大汉的间谍机构,除了刺探各方面的情报之外,就是为北廷国延揽各类人才。
同时,在汉地人口的充实方面,张寒也提出了新思路,从地域、目标、渠道、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办法,包括一些“特殊手段”。比如,张寒从一些汉商嘴里听说过的,人口贸易.
当年,鉴于ysl方向的作战压力,刘文共选择从海东撤军,将北廷的发展重心放到国内,变扩张方向为北方。对此,张寒同样表示支持,但支持之余,也表示,北方苦寒,且开拓不易,但如欲长远,北廷的未来还在安西、康居之地......
没错,张寒为北廷国筹谋的发展大略的最终形态,是向安西、康居二兄弟之国动手,甚至于向东。当然,这需要等待,需要一个最恰当的时机,甚至只能期待后代子孙。
毕竟,当下的北廷国还很弱,周边除了北方,没有一个能扳手腕。但是,处在“兄弟们”的保护之中,也可安安稳稳地发展积蓄实力,中央帝国迟早会衰落,安西、康居二国面临着ysl的压力,未来时局变化如何,虽未可知,但可期待。
而从张寒提出这等“同室操戈”的战略就可看出,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了,甚至于,让刘文共都感到在使用一柄双刃剑。
但是,眼瞧着在张寒秉政之后,渐显兴旺之象的北廷国,他又只能按下心头的那点惊悸。此番宗藩大会,张寒也得以随刘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