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00(51/59)
河面宽阔的长河上,水流极快,牵在岸上的绳索已经淹进水里,过河只能乘坐羊皮筏子。隋玉跟船家交涉,她的骆驼多,而一艘羊皮筏子只能载一头骆驼,不算人,单运骆驼就要渡河四十趟。船家提出往返一趟要十钱,经过隋玉讨价还价,她提出一个诨号叫“蚂蝗”的人,这才砍去了两钱。
“等晚上,晚上水流会缓一些,那时候渡你们过河。”撑筏子的男人说。
交代完了,船夫绑好筏子,回家忙农活去了。
“大掌柜,我们去捡柴,之前带来的柴下山的时候烧完了。”小喜说。
“我们去附近转转,看能不能打些野物。”青山说。
“那我们来垒灶。”甘大开口。
“我们来卸驼背上的东西,毛毡要摊开晒一晒吧?”张顺问。
隋玉点头,她指着山下的树,说:“挂树下吹吹风就行,不要放太阳下晒。另外,山下天热,晚上露天睡也不冷,毛毡晾好了就折起来打捆,等我们返程的时候再用。”
“青山,你带上五六个人去打猎,但不要靠近庄稼地,这里的田地政令跟敦煌不一样,谁买下就是谁的,地里的野草都是有主的,你们去他们地里打兔子射田鼠,搞不好要被整个村的人追着打。”张顺想着青山一行人没真正过过正经日子,更不知道关内的规矩,就出声叮嘱一番,免得惹祸。
这点隋玉也不知情,闻言,她出声说:“按张顺的吩咐行事。”
青山应好,他带人往山脚下走。
“多亏有张顺在,若不是他说,我还真不清楚这档子事,说不准还真要闹出乱子。”隋玉面朝向宋娴,话却是说给张顺听的。
宋娴看张顺一眼,说:“这是个得用人,细心还肯操心。”
“往后我吩咐你做事,你可不能推辞。”隋玉转过身,面上含笑跟他说话。
张顺没想到这还能受几句夸,他很是不好意思,说:“这有什么,我在村里住过,知道这些事,顺嘴一提,不值当什么。”
“瞧瞧,我还没吩咐他做事,他先谦虚推辞了。”隋玉跟宋娴说。
“没,不是,我懂得不多……”张顺挠头,又改口说:“那行吧,掌柜你有事就吩咐,我要是做错了,你可别怪我。”
“放心,肯定怪你。”
张顺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猝然抬头。
“误了我的事肯定怪你,所以你要用心,别给我责骂你的机会。”隋玉笑吟吟的,她点了点驼背上的毛毡,说:“去晾吧,可不能晒啊。”
张顺讷讷点头,他牵着骆驼走了。
“真热啊。”宋娴往树下躲,“我怎么觉得这里比敦煌还热?白瞎了这么多树。”
敦煌也热,不过但凡有树有屋檐,或是坐在土房子里,开着门有风吹过就凉爽。这里是水热,水汽都是热的,糊在人身上又黏又沉,习惯了干燥的人肯定适应不了。隋玉也觉得头闷,她早已习惯了敦煌干燥的气候,不过有流放的经历在前,这点小小的不适应就像被蚊子叮了一口,不值得她烦闷。
石灶垒好,甘大从河边打桶水上来,隋玉想起大河两岸活动的人和牲畜多,她交代说:“从河里打上来的水记得烧开,撇去锅底的泥垢再用来煮饭。
“玉掌柜,你们渡河的船几钱?”两个胡商过来打听。
隋玉比出手指,问:“你们不是?”
“比你多四钱。”胡商面带微笑,语气却是愤愤的,“我们进关了就是汉人的大肥羊。”
“我们出关后,在西域诸国的待遇也比不得你们。”隋玉面色平静,又突兀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