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献策科举(4/7)
李羿想知道双修术的事情,水德居士已经把知道的全说了,他也就没再追问而是问了另一件事,“先生,修缘还有一事请教。”“说吧何事?”
“修缘想问先生,当今陛下可有一统九州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
李羿知道陶仲文是帝师,所以直接问他,会有最直接的答案。
陶仲文盯着李羿说道:“为何有此一问,难道修缘想入仕了?”
李羿诚肯地说道:“晚辈当真是不愿入仕为官,不过倒是愿意为大魏出一份绵薄之力。”
陶仲文疑惑道:“不愿为官又如何出力?”
李羿笑道:“先生还记的晚辈的志向嘛?独领风骚!晚辈想要在大魏掀起一场文坛变革,效仿前秦儒家七子,彰气节,铸风骨,一改文人视南朝为正朔的观念,让大魏成为儒道正统!”
陶仲文摇头笑道:“修缘啊,不是老夫轻视于你,但就凭现在的你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还是等你成为大儒再说吧!”
李羿摆手道:“我确实做不了什么,但先生您能做的可有很多,比如推行科举制!”
陶仲文疑惑道:“何为科举制?”
李羿喝了一口茶,随后开始给陶仲文讲解科举制度。从制度讲到意义,从宏观讲到细微,李羿讲的是条条是道,陶仲文听的是句句真言。
当李羿说出牢笼志士,让天下文人投身于经诗子集之中,钻研章句,白首穷经,只要读书人安定了,如若再有人兴风作浪也不过是盗匪草寇,成不了大事。
陶仲文听完这话心中不由一惊,他开口问道:“修缘,若是这般,那这科举对天下的儒生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啊?”
李羿反问道:“那我倒想问问先生想让这天下安定,还是动乱了?”
陶仲文思索片刻再问道:“若是只读死书,那这书读的还有何意义?”
李羿同样是反问道:“敢问先生,自认为读的可是死书?”见陶仲文不解,李羿开口道:“敢问先生读史书有何心得?”
陶仲文答道:“通史明义,以古仿今,自然收获良多。”
李羿笑道:“自夏禹建立王朝,经商周两朝千余载,再到秦朝五百而亡,现今天下三分,这一千多年来的史书,先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
陶仲文不语,李羿吐出四个字:“成王败寇!”
陶仲文瞪圆了眼睛,只听李羿继续说道:“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历史啊,真正的历史都被后人改写了,自古以来,都是后人为前人写史,而后人正是推翻前朝统治的人,他们当真会把前朝的事如实地写出来嘛?
不知先生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叫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或者说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这两句话表面上看说的是正义最终会取得胜利,但真的是这样嘛?正确的理解不应当是只有胜利的一方才有话语权,才能决定对错?”
陶仲文听到这话,突然对李羿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明白了李羿所说的读死书的意思。
李羿继续说道:“先生似乎明白了一些,但又没有完全明白,死读书和读死书可不一样,先生之前说的应当是死读书的意思,但这世上可不乏一些读死书,却把书读活了的人,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虽然是凤毛麟角,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科举就是要把这些人选拔出来,或重用或看管,总之不能放任不管。”
陶仲文闭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