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12/38)
这里的人口已经有几十万了。当地的官员接到海棠,陪着她先看了王府的地基,再陪着她查看了粮库银库这些地方。随后海棠又去了八旗驻地检查,然后去检查了盐场,带着驼队沿着青海的边境线巡视了一圈,最后去了火器营的驻地,把带来的骆驼给他们送去。就这个过程就耗费了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
好在火器营去年这一年的成果还不错,铸造了不少红衣大将军,海棠让他们装在骆驼背上,押送去南疆。
海棠对鄂伦岱说:“按道理我不该去,可是策妄阿拉布坦不停派人往南疆去,皇上命本王去走一遭,震慑当地。除了去南疆,今年下半年本王要去一趟藏地,你愿意同行吗?”
鄂伦岱明白这意思,就是看看藏地的环境适不适合运送红衣大将军。听了立即说:“既然是皇上和郡王差遣,奴才自然是要追随左右的。”
海棠点头,带着人向北,经过甘肃进入星星峡,再进入南疆。
她这一路十分高调,南疆的官员也纷纷来哈密迎接,这里面要么是昔日的部将,要么是门下的包衣,对海棠自然俯首帖耳。南疆的镇守大将和几位高品级的官员对她也是言听计从。
诸多官员簇拥着她的马车走在南疆,海棠有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这真是大权在握春风得意,在这片地方能呼风唤雨,感觉简直是太好了!
跟随着海棠进疆的还有几支商队,带来了丝绸茶叶和瓷器漆器,以物易物换取当地的特产。庞大的商队带来的大量货物让本地人往北疆倒卖起来更容易。大量的葡萄干,大枣,蜂蜜,熏马肠,松子,和田玉和手工挂毯被商队收拢到手里准备运往中原,自然也少不了北疆的黄金。
更重要的是这些商队在这里扎下根来,加强了中原和西北的联系。
这个时候跟着来这里开拓的商队自然是有背景的,其中做丝绸生意的就是九阿哥和十阿哥的商队,贩卖瓷器的东家就是朱尔哈岱遥控的龚姓商人。
海棠像是巡视青海一样带着官员和八旗驻军巡视南疆,到了六七月份,这里已经很热了,海棠问身边人:“听说天山以北的北疆此时很凉快,是吗?”
众人都点头,和戈壁不同,天山北麓的北疆简直是风景秀丽,是令人看了就爱上的地方。那里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可以称的是膏腴之地,和南疆这里截然不同。
海棠跟左右说:“不如咱们去北疆避暑如何?”
这话把左右的人吓得顿时变了面色。
曾经有些大胆的官员站在天山遥望北疆,也仅仅是遥望而已,不敢下山去北疆,一旦被发现少不了要起战火。
海棠跟他们说:“汉武昔日说过,寇可往,吾亦可往。走,去北疆纳凉!”
海棠带人出托克逊,通过达坂城,北上庭州。
庭州是唐朝时候设置的州府,是安西都护府的军事重镇,几百年后这附近会有一座大城叫乌鲁木齐。
海棠身边的人正给她介绍庭州的历史,这时候斥候来报:“五十里外发现一支人马。”
海棠跟左右说:“在来北疆的路上你们一直嫌弃我多事,说我轻起战端,看看看看,对方也没闲着,我要是不出来,接到的就是人家攻打达坂城的战报了。”
左右都纷纷低头,确实是有不少官员希望不要踏足北疆,理由是积蓄够了实力,到时候再一鼓作气北上收复北疆。然而海棠喜欢的就是不断施压,绝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国与国之间,敌与我之间,从不来不是温良恭俭让,从来没有谦让。可惜自从宋朝之后大部分人似乎少了这股子横眉怒目拼死一搏的勇气!
五十里说远不远说近